【消暑攻略】炎夏高溫小童易中暑後果可大可小 中醫推介兩款消暑祛濕湯水及茶飲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1/06/25 18:42

最後更新: 2021/06/25 18:43

分享:

分享:

註冊中醫師林婉珺推介幾款小童消暑食療,家長不妨在家試煲。

炎炎夏日,氣溫高企,熱得令人透不過氣。暑假將至,學童不用上課,自然經常走到室外跟陽光玩遊戲,不過高溫加上猛烈的太陽,身體機能未發展成熟的小朋友會容易中暑,後果可大可小。以下由中醫師推介消暑濕的湯水及茶飲,打好小朋友身體的底子,預防中暑有辦法。

夏日陽光充沛,火傘高張,小朋友的身體也會受到悶熱的天氣影響。註冊中醫師林婉珺解釋:「香港屬於南方地區,環境較為潮濕,會使皮膚藉由排汗散熱的效率下降,因而會較容易出現痱子、皮膚敏感或腸胃的問題。」

小朋友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完整,調節體溫的功能不太好,容易出現中暑情況。

由於小孩子身體機能的發展並未完善,調控溫度的能力亦會較低。「中醫理論中,肺主皮毛,管毛孔開合,然而小兒『肺常不足』,整體發育未完全,加上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整,機體調節體溫的功能就更差了。先天較弱小的小兒,如早產嬰兒,或因久病耗傷正氣,使肺氣虧耗,肺部宣發及肅降受影響,體內氣機運行受阻,不能正常防禦外邪,故較容易生病或患有呼吸系統疾病。」

汗腺發育未成熟增中暑機會

在炎夏裏,5歲以下的幼童更屬於中暑的高危一族。「由於嬰幼兒的汗腺還沒發育成熟,而且汗腺數量也較少,所以較難透過流汗蒸散體表溫度排熱,再加上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,皮下脂肪又較多,造成產熱的速率比成人高,但排熱的速率卻較慢,所以使得嬰幼童的體溫快速升,容易中暑。」

林醫師補充,小兒臟腑嬌嫩、形氣未充、腠理疏薄及衛表不固,加之寒暖不知自調,易受外邪侵襲而發病。若體質虛弱的小兒因衛外之氣比較弱,無法抵抗暑邪的侵襲,便會比較容易受暑熱邪氣侵襲,或者會出現中暑的情況。

小朋友夏日在公園玩,要有適當的休息。

中暑體溫可高至40.5度

小朋友一旦出現中暑,會出現一些徵狀。「中暑指的是人體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,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攝氏40.5度,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,若小兒的心跳和呼吸都會變快,繼而停止流汗、臉頰發紅、皮膚乾燥,以及嚴重的意識不清或混亂甚至昏迷,都有危及生命的危險。」

若小朋友不幸中暑,應如何處理呢?「要把患兒移動至陰涼處,以及解開身上的衣物幫助散熱。同時可以在患者身上灑一點水、用扇和風扇通風撥涼,又或以毛巾包覆的冰袋,放在患兒的頸部位置、腋下及鼠蹊部,慢慢降低溫度。如果兒童意識是清醒,可以飲水或電解質補充液。」

如遇上中暑,可以進行推拿退熱,可推天河水穴,是常見的兒童退熱法。

林醫師提到小兒推拿亦有退熱的功效,紓緩中暑的情況。「例如推天河水穴,就是常見的兒科退熱方法。天河水是指前臂內側中段部分,家長可利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併攏,慢慢從孩子手臂內側腕橫紋往上推到手肘,一遍遍推到100至200次,讓身體熱氣慢慢退散。又或者可推拿頸後的大椎穴,由上往下,沿着脊椎輕輕推到尾椎,退散熱氣效果也很好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減少中暑從飲食着手

想減少中小朋友的中暑機會,林醫師提議可進食一些食物。「酸味帶甘的食物或飲品,都有助生津解渴作用,例如酸梅湯、紫背天葵汁、洛神花茶,又或水份多的水果,例如西瓜、梨子;湯水就可選冬瓜湯等。」

林醫師還推介以下的兩個湯水及茶飲食療:

1. 石斛冬瓜湯

功效:養陰健脾胃、清暑祛濕。

材料:石斛9克、白扁豆12克、淮山15克、冬瓜300克、瘦肉300克。

做法:將藥材略洗。瘦肉洗淨汆水,冬瓜留皮切粒。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,加入1升水煲75分鐘。

林醫師推介以淡竹葉(見圖)、烏梅及黨參等製成茶飲,有生津解渴功效。

2. 黨參烏梅茶飲

功效:補肺氣、生津解渴、和胃理氣。

材料:黨參6克、烏梅3克、麥冬9克、淡竹葉6克、陳皮3克、冰糖少許。

做法:把藥材略清洗後放入煲內,加入800毫升水煲30分鐘,放涼當水喝。

撰文:招美寶